【什么是但书】“但书”是法律术语中常见的一个概念,尤其在刑法、民法等法律条文中频繁出现。它通常用于对前文的陈述进行补充、限制或修正,起到“例外”或“特别说明”的作用。理解“但书”的含义和作用,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法律条文的完整意义。
一、什么是但书?
“但书”是指在法律条文的主文中,通过“但”字引出的后半部分,用于对前文内容进行补充、限定或排除。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某些例外情况,避免法律适用中的歧义或扩大解释。
例如:
> “行为人因过失犯罪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;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。”
这里的“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”就是“但书”,表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,即使有过失,也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。
二、但书的作用
作用类型 | 具体说明 |
补充说明 | 对前文内容进行进一步解释或补充,使法律条文更完整。 |
限定范围 | 明确法律适用的边界,防止扩大解释。 |
排除例外 | 指出某些特殊情况,这些情况不受前文规定的影响。 |
强调重点 | 突出某些关键条件或情形,增强法律条文的针对性。 |
三、但书的结构与使用方式
1. 结构形式
一般以“但”字开头,如“但……”、“但……者除外”等。
2. 常见用法
- “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”
- “但情节轻微的除外”
- “但未满十八周岁的除外”
3. 语义关系
“但书”部分与前文形成对比或补充,具有逻辑上的转折关系。
四、举例说明
法律条文 | 但书部分 | 说明 |
《刑法》第13条 | 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,不认为是犯罪 | 表示某些轻微行为不构成犯罪 |
《民法典》第579条 |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| 表示如果双方有特别约定,可以不按法律规定执行 |
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26条 | 但情节较轻的,可以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| 表示在特定情况下可从轻处理 |
五、总结
“但书”是法律条文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,主要用于对前文内容进行限制、补充或排除。它帮助立法者更精确地表达法律意图,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清晰的判断依据。理解“但书”的含义和作用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解读法律,避免误读或滥用。
关键词:但书、法律条文、例外情况、补充说明、限定范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