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”这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《咏鹅》中脍炙人口的诗句。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,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鹅在水中的优雅姿态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深厚情感。
“白毛浮绿水”描绘的是鹅洁白的羽毛在碧绿的水面上游动的画面,给人一种清新、宁静的感觉;而“红掌拨清波”则进一步刻画了鹅用红色的脚掌轻轻划动清澈的水面,激起层层涟漪,更添几分灵动与生机。
这两句诗不仅语言简练,而且意境深远,是古诗中少见的以儿童视角写景的佳作。它通过简单的描写,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,让人仿佛置身其中,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与美好。
《咏鹅》作为一首启蒙诗歌,常被用于儿童识字和诗词启蒙教育中。它的朗朗上口和画面感极强的特点,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汉字的韵律之美,也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想象。
除了文学价值,《咏鹅》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义。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,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理念。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总之,“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”不仅是古诗中的经典名句,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跨越时空,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与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