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寒白屋贫”是一句富有诗意的古诗句,常被用来描绘冬日寒冷、生活清贫的景象。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对雪》一诗,全诗如下:
> 战哭多新鬼,愁吟独老翁。
> 乱云低薄暮,急雪舞回风。
> 飘弃琼瑶片,盈空沙砾中。
> 为谁冻死白屋下,虚负乾坤造化功。
其中,“天寒白屋贫”正是对诗中所描绘的凄凉景象的高度概括。这里的“白屋”指的是用白茅草或未经涂饰的房屋,通常用来形容百姓的简陋居所,而“天寒”则点明了季节与环境的恶劣。整句诗表达出在严寒天气中,穷苦人家生活艰难、处境凄凉的情景。
杜甫作为“诗史”的代表人物,其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。这首《对雪》正是他在安史之乱后,目睹战乱带来的苦难与民生凋敝时所作。通过“天寒白屋贫”这一句,他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严酷,也隐含着对底层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“天寒白屋贫”是出自杜甫的《对雪》,但该句并非原诗中的完整句子。原诗中并没有“天寒白屋贫”这六个字,而是后人根据诗意进行提炼和引用的一种说法。因此,在引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断章取义。
总的来说,“天寒白屋贫”虽非原诗原文,却生动地传达了杜甫诗歌中那种忧国忧民、关注现实的精神内核,也成为了后世文人表达对民生疾苦关切的常用意象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