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网烣恢疏而不漏的意思】“天网烣恢疏而不漏”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法律或天道的公正与严密,即使看似宽松,但最终不会有遗漏。这句话源自《老子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原意是说上天的法网虽然宽大,但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罪人。后来被广泛用于强调正义终将得到伸张,犯罪行为终究会受到惩罚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天网 | 指上天或法律的法网,象征正义的力量 |
烣恢 | 即“恢恢”,形容宽广、广大 |
疏而不漏 | 虽然看起来稀疏,但不会有任何漏洞 |
整体意思是:上天的法网虽然宽广,看似稀疏,但实际上没有一点疏漏,所有人的行为都会被记录并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。
二、出处与演变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老子》第七十三章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 |
原意 | 强调天道的公正和全面,不会让任何恶行逃脱惩罚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比喻法律、道德、正义等对人的约束力强大,不容逃避 |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应用举例 |
法律领域 | “尽管逃亡多年,最终还是难逃法网。” |
道德教育 | “做人要诚实守信,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” |
文学作品 | 在小说或影视剧中常用来渲染正义必胜的主题 |
四、常见误写与正确形式
错误写法 | 正确写法 | 说明 |
天网恢恢 | 天网烣恢 | “烣”为“恢”的异体字,现代多用“恢” |
天网恢恢 | 天网烣恢 | 在正式文本中建议使用“天网恢恢”更规范 |
五、总结
“天网烣恢疏而不漏”是一个寓意深刻、语言凝练的成语,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正义、公平和因果报应的重视。它不仅是一种对法律制度的肯定,也是一种对道德观念的提醒。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,还是在文学作品中,这一成语都能起到警示和激励的作用。
通过了解它的含义、出处、使用场景以及常见误写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,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