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百科 >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是什么意思?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是什么意思?,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3 22:20:02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是什么意思?】一、

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”是禅宗六祖慧能所作的一首偈子,出自《坛经》。这句话表达了佛教中“心性本净”的思想,强调修行不应执着于外在形式,而应回归内心的觉悟。

“菩提”是梵语“Bodhi”的音译,意为“觉悟”或“智慧”。“本无树”表示觉悟并非来自外在的修行或象征;“明镜”比喻人心,“亦非台”说明心性并非需要借助外物来保持清净。整句诗否定了当时一些禅师主张的“坐禅观想”等外在修行方式,提倡顿悟法门,认为佛性人人本具,无需外求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词语/短语 含义解释 背景与意义
菩提 梵语“Bodhi”,意为觉悟、智慧 表示修行的目标,即达到心灵的觉醒
本无树 “菩提”本就不是一棵树 否定外在形式,强调内在觉悟的重要性
明镜 比喻人的心 心如明镜,原本清净,不需刻意擦拭
亦非台 “明镜”也不是一个可以放置的地方 强调心性本自清净,不需要依赖外物
全句含义 菩提不是树,明镜也不是台 表达佛性本自清净,无需外修,重在内心觉悟

三、延伸理解

此偈子与神秀的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”形成鲜明对比。神秀主张通过不断努力修行(如“时时勤拂拭”)来保持心性清净,而慧能则认为心性本就清净,无需刻意修行,只需觉悟即可。

这一思想影响深远,成为禅宗“顿悟派”的重要理论依据,也体现了佛教中“空性”与“无相”的哲学理念。

四、结语

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”不仅是对修行方式的反思,更是对人性本善、佛性本具的深刻揭示。它提醒人们,真正的觉悟不在外在形式,而在内心的清明与自在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