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】“数典忘祖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,原意是指翻阅典籍时却忘记了祖先的姓氏或家族历史。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忘记自己出身的根源,或者对本民族、本文化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数典忘祖 |
拼音 | shù diǎn wàng zǔ |
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 |
原意 | 翻阅典籍却忘了祖先的姓氏 |
引申义 | 忘记自己的根源,缺乏文化认同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使用场景 | 批评人忘记本源、背叛传统 |
二、成语来源
“数典忘祖”最早出现在《左传》中,讲述的是晋国大夫籍谈在回答周王问话时,提到自己家族世世代代担任史官,负责记录国家大事。但当周王问他是否知道先祖的功绩时,他却无法回答,因此被讥讽为“数典忘祖”。
这说明即使身处高位,如果不能记住自己的历史和根源,也是一种失职和耻辱。
三、用法示例
句子 | 释义 |
他远赴异国求学,却对本国文化一无所知,真是数典忘祖。 | 批评他忽视自身文化根源 |
这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毫无兴趣,简直是数典忘祖。 | 表达对文化传承断层的担忧 |
他在国外生活多年,连祖籍都忘了,真是数典忘祖。 | 形容忘记自己出生地或家族 |
四、常见误用与辨析
正确用法 | 错误用法 | 解释 |
他虽在国外生活多年,但仍记得家乡风俗,不属数典忘祖。 | 他数典忘祖,不思故土。 | “数典忘祖”强调忘记根源,而非单纯离开故土 |
他对历史研究很深入,绝非数典忘祖。 | 他数典忘祖,不懂历史。 | “数典忘祖”指遗忘本源,而非无知 |
五、总结
“数典忘祖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:无论走到多远,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。在现代社会,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,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尤为重要。
通过了解“数典忘祖”的含义、出处、用法及常见误用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,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误用,真正做到不忘本、知来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