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,住着一对母子——王丽和她的儿子小宇。小宇今年七岁,活泼好动,总是充满好奇心,但有时候也会因为调皮而惹出一些小麻烦。
一天放学后,小宇兴冲冲地跑回家,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纸。“妈妈,你看!”他兴奋地递给王丽一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图画。这是一幅以家庭为主题的画作,上面画着一个高大的爸爸、一个小巧的妈妈和一个大头的小男孩。然而,最引人注目的是,小男孩旁边还画了一只小猫,而小猫的尾巴却绕过了小男孩的身体,伸向了另一个方向。
王丽仔细端详了一会儿,笑着问:“小宇,为什么你的小猫尾巴要这样画呢?”
小宇挠了挠头,不好意思地说:“我……我想让小猫去找它的朋友。”
王丽点点头,继续追问:“那你为什么不让小猫直接走过去呢?为什么要绕这么远呢?”
小宇歪着脑袋想了想,说:“因为我觉得这样更有趣啊!而且,我也想告诉别人,小猫其实有自己的想法。”
王丽听后,心中暗暗点头。她知道,小宇并不是在乱画,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。于是,她蹲下来,认真地对小宇说道:“小宇,你真的很棒!你的画里充满了创意,而且你还懂得分享自己的想法。不过,妈妈有一个小小的建议,你可以试着把你的想法用语言说出来,让更多的人理解你。”
小宇眨巴着眼睛,好奇地问:“比如怎么说呢?”
王丽摸了摸他的头,微笑着说:“比如说,你可以告诉老师或者同学,‘我的小猫想要去找朋友,所以我特意让它绕了个弯儿’。这样,大家就能更好地明白你的意思了。”
小宇眼睛一亮,高兴地点点头:“原来如此!那我可以试试看!”
从那天起,小宇开始尝试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。无论是画画还是回答问题,他都变得更加自信。而王丽也发现,通过这样的交流,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,也让他们的亲子关系更加融洽。
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告诉我们,教育孩子并非一味地纠正错误,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,并引导他们学会更好地展现自己。或许,一个小小的启发,就能让孩子收获成长的喜悦。
(完)